找到相关内容6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禅师:学佛要怎么发心?

    自成一片。由事一心,而至理一心,能所两忘,自他不二,与参禅有何差别。故经云:“若人念阿弥陀,是为无上深妙禅。”中峰大师曰:“禅者净土之禅,净土者禅之净土。彼念口头佛...重重无尽。所言根本者,谓贪嗔痴慢疑恶见等,由此出生懈怠、放逸、嫉妒、障碍、昏沉、散乱、谄曲、诳妄、无惭无愧等无数枝末。烦恼虽多,总不出我法二执。众生不达缘起性空的道理,妄执此身心以为实我,分别诸法...

    虚云禅师

    发心|菩提心|虚云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4193125107.html
  • 学佛随笔

    句弥陀,即空即有;一句弥陀,非空非有。心地明白后,方知一句弥陀之妙。经云:“若人念阿弥陀,即是无上深妙禅。”天如禅师说:“悟后不修净土,保管老兄未悟!”●心地光明,动作自在,欲念稀薄,举止安祥,不惊...来,性自非有,不生不灭;以虚妄因缘故,非有而有;然彼有法,有即非有,唯是一心,体无分别。作是观者,能令妄念不流,故名为止。所言观者,虽知本不生,今不灭,而以心性缘起,不无虚妄世用,犹如梦幻,非有而有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1839225.html
  •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这就是所谓“暗合道妙,巧入无生。”所以经上说:“若人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”七十六、什么叫“万缘放下”?  答:种种事事物物,种种六尘境界,念而无住,接而不染,心里没有粘著,这是真真“万缘放下”...,在证到“万古常新”的真理,真理是无可改革的。众生有无量痛苦,佛有无量法门,能治好众生痛苦的,都是良方。由于时代不同,在某些方式、方法上,可因时制宜,作一些改变,以利于饶益众生,弘扬佛法。十二、什么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2439233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著:佛教科学论续(二)

    专意地来念阿弥陀佛。他在脍炙人口的《念佛偈》中是这样写的:‘日暮而途远,吾生已蹉跎,日夕清净心,念阿弥陀,达人应笑我,我且阿弥陀。’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杰出的几位诗人之一,像这样一个伟大的...结核病,5、失眠症,6、消化不良,7、慢性胃下垂,8、胃、肠的Atonie,9、慢性便秘,10、下痢,11、胆结石,12、高血压。  精深丰富的教理是佛教一大特色,佛教更重视把教理运用到实践中,使修学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4941036.html
  • 徐恒志:书简节录

    ,即无念而念;勿助,即念而无念。如此念去,自然空有圆融,理事交彻;既念念不落空,又不劳作道理会,分别既息,正智现前。故经云:‘若人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’  至于念佛方法:由心起——口出——耳入...知见’,此言甚当。凡夫知见即是种种妄想分别和执著,佛的知见即是智慧觉性。不必在觉性上去求,只要做息妄心功夫,妄心一息,息即菩提。圆觉经所谓:‘诸幻灭尽。非幻不灭。’关键在于实践实证。根据仁者根性,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5042867.html
  •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

    在经济上面的,便有政治、法律、文化、艺术等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所谓经济基础,简单的说就是为了物质生活;除物质生活而外,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?我这个人,究竟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?而所谓“我”究竟又是谁?...,就不免令人感慨!人们的身世、遭遇、智愚、强弱虽千差万别,各有不同,“苦”却是共同的感觉。有的痛骨肉的流离,有的苦怨仇的相会,有的有愿难遂,有的病骨支离,甚至因失恋而悲愤自杀,因细故而家庭失和,因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0243102.html
  • 智谕法师:念佛法门

    看经费眼力,作福畏奔波。      何以度心眼?一句阿弥陀。行也阿弥陀,坐也阿弥陀,      纵饶忙似箭,不废阿弥陀。日暮而途远,吾生已蹉跎,      旦夕清净心,念阿弥陀。达人应笑我,多...虚影而无实体。唯从众生无明妄想而得建立。故曰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。于中既无生死,亦无涅槃。故知佛出现于世,不为度生死入涅槃,为度生死涅槃之二见也。如是之法,在众生则曰佛性,在一切法则曰法性。...

    智谕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智谕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643798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发展概况(一)

    心眼?一声阿弥陀。行也阿弥陀,坐也阿弥陀;纵饶忙似箭,不离阿弥陀。日暮而途远,吾生已蹉跎;旦夕清净心,念阿弥陀。达人应笑我,多却阿弥陀。达又作么生?不达又如何?普劝法界众,同念阿弥陀。”   ...的时间则已经是在西元六四年之後的事了。   尽管佛教东传的确切年代,异说众多。可以肯定的是,早在秦汉时期,中国就有人嗜食胡椒、胡麻、胡桃、胡萝卜等植物;以及过去中国人一向称中国以外的西域人士...

    星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1743877.html
  • 念佛法门章

    力行为要耳。佛云:“若人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”天台云:“四种三昧,同名念佛;念佛三昧,三昧中王。”云栖云:“一句阿弥陀佛,该罗八教,圆摄五宗。”可惜今人,将念佛看作浅近勾当,谓愚夫愚妇工夫。所以...三果,还要生到四空天,才能证四果。古德把这个过程比喻为“百尺竿头重进步,撒手天空另有天”,可见这个法门是非常难的。而念佛法门则不同,不需要经过这样一步步的修证。虽然没有断除见思烦恼,只要能具足信愿行...

    果化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445450.html
  • 陈柏达居士 著:净土的见证(2)

    大悟以后,才会晓得这是一场大梦!”右人说:“一日无常到,方知梦里人,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。”这句话真妙,所以我用后两句,再添上两句“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,念阿弥陀,定生极乐国。”  所谓业,就是...光明照身。  九、天乐鸣空。  十、说偈励众。  如果具足上面十条瑞相,往生的品位固然很高,只要有其中一种或三、五种瑞相,也可以往生。至于神识离开身体,并不是全身同时突然变冷,有的上身先冷,有的下身...

    陈柏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347875.html